星期六, 6月 16, 2007

::藝嗜:: 玩‧全百老匯 概論

嵐創作體的上一次創作──《拜訪森林 Into the Woods》還算是個學生創作,之後嵐創作體慢慢成長茁壯,雖然沒有如預定地先推出《尿都 UrineTown》,不過藉由其他表演方式來讓自己的演出能力更上一步,《玩‧全百老匯》就是這樣的一個嘗試。


我看的是第一場,很能看出一個表演團體對演出掌控的場次,也因此我接下來的評論會比較誠懇一點,當然我也不是每首歌都聽過、研究過,所以也只是依我自己的觀賞感受做說明。

因為是第一場,所以不免有些疏失和不熟悉,上半場明顯有很多是對場地不熟悉造成的冷場,下半場就已經明顯比上半場流暢許多,至少樣子有出來。

舞台場景設計我還挺喜歡的,可拆解、搬移、重組的設計,隨著不同場景的需要而擺設,搭配多層幕的變換,挺能撐出歌曲氣氛來的﹝雖然有幾首歌我不太懂為什麼幕要放下來﹞,當然,一定要提一下的,就是嵐這次花了心力﹝與財力﹞打造的燈泡牆了,閃亮亮加上變化豐富,也為整場演出加分不少。

燈光設計都很配合氣氛,除了一些聚光燈可能因為對場地不熟悉沒能跟好演員之外,燈光的搭配和變化都算還不錯;服裝設計也是沒話說,這次的選曲跨了好幾個年代,服裝也都能跟著變化;樂團也沒什麼好說的,整場表現都很稱職。

唯一我覺得很糟糕的,是音控。整場音控一直都很不平衡,演員和樂團之間的,主角和配角之間的,獨唱和團體之間的,音控都沒能調控得很好;有時候會有種「因為都調不好,乾脆全都調大聲,壓在一起好了」的感覺,因為音控的失敗讓很多曲子的表現都跟著扣分,這大概是我覺得整場演出最可惜也是最需要檢討的地方。

演員部分,因為選曲的關係,每個人都要兼顧每個層面實在是不太可能,在台下可以感受到演員們都很認真努力,不過總會有些「就差那麼一點」的感覺,即便是老手蘇裕峰和謝淑文在一些曲目中,也有些掌控不住的瑕疵;不過,我想,至少演員們是很熱愛和享受自己的演出的。

字幕部分,這次字幕水準挺不錯的,不會太過死板,也不至於荒腔走板,中規中矩之外,許多地方翻譯都看得出來有用心潤飾過,雖然有些雙關用語在翻成中文時不太能表達出來,不過整個字幕已經算很好了。

節目手冊,真的是相當華麗啊,而且介紹挺詳細的,除了工作人員有足夠的篇幅之外,節目中每首出現的曲目也都有簡單資料和一大段介紹,整本設計也很一體,一本 250 還算值得,唯一的問題是版面的大小,不太方便攜帶就是了。

其實隨著觀賞的過程我也一直在調整我看這場演出的定位:來之前就知道是一場音樂劇歌曲拼接的演出,自然不會定位成完整 musical 的標準;剛聽幾首歌,歌曲之間好像有點連結,於是我把角度當成在看 revue;不過上半場流暢度不是很好,也發現歌曲之間似乎沒有特別用劇情來連結,最後我調整到當它是一場大匯集的 show。

中場休息時我和旁邊的人討論:為什麼總覺得好像少了什麼的感覺?

我想可能是如果當成是一場 show 了話,少了個串場的角色或是旁白稍微介紹吧。因為上半場在換曲之間實在是有不少空白和冷場,讓觀眾情緒沒辦法累積起來,這樣的情形到了下半場就改善很多了;有些段落一度讓我忍不住想要批評一下,不過理智又會一直跳出對我自己說:「算了啦,想當年某個美國來的騙錢星光閃耀百老匯也沒多好啊 :p」

不過若同樣是 show 的形式,我會覺得星光閃耀百老匯的歌曲串連和引言介紹比較好,其實我挺想知道嵐的製作人設想的表演是怎樣的,這些選曲背後的想法是什麼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